喜讯
西乡县城北小学教师周永兰征文作品《永兴村的西瓜熟了》荣获陕西省“我眼中的三秦和美乡村”文明实践征文优秀奖。根据陕西省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《关于“我眼中的三秦和美乡村”文明实践征文活动认定结果的通报》,截止2024年9月底累计收到征文稿件8500余篇,最终共评选认定75篇优秀征文。现将我县获奖作品《永兴村的西瓜熟了》予以发布,以飨读者。
【作品概述】小说《永兴村的西瓜熟了》主要讲述了陕南山区永兴村的大学生村官郑兴龙在村书记的支持下,帮助村民通过成立综合便民服务站、开发旅游项目、网络直播农产品生产过程等方式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,生动反映了陕南农村在网络时代勇于改变求新、积极探索现代乡村产业等方面成效,呈现了陕南山区永兴村世外桃源般的生态环境和美好的村容村貌、文明和美的新农村形象,赞美了以大学生村官郑兴龙为代表的新一代年轻人建设家园、共建美好生活的家国情怀。
永兴村的西瓜熟了
作者 周永兰
1
“口口脆!又甜又脆又新鲜,不脆不甜不要钱------”
听着不远处皮卡车上传来的喇叭声,杨守业看看面前竹筐里的大西瓜,暗自着急。这26个瓜,都是他一大早去摘的,为的是新鲜,好卖。没想到在守了个把小时,一个都没卖出去。那卖外地瓜的,价钱高得多,却顾客不断。
他决定换个地方,去居民小区附近试试。
郑兴龙老远就注意到了小区门口的瓜摊,卖瓜人壮实的身材和停在行道树下的大摩托、大竹筐、大西瓜,都是那么醒目。郑兴龙走过去,掂起一个西瓜,看看瓜皮,再看看瓜蒂,放在一边,又捧起另一个。杨守业见状,笑着说:“一块五一斤,放心买,放心吃。要不我开一个你看看?”
“不用了,这些瓜都好。”郑兴龙笑道,“你是种瓜高手哇!这瓜,皮薄味甜,熟度刚好,摘得正是时候。你是永兴村的杨守业吧?”
杨守业一愣,疑惑地点点头,细细打量着眼前的年轻人:中等个头,国字脸,浓密的短发刷子般直立着,很是精神。杨守业觉得似乎在哪里见过,却又想不起来。
郑兴龙捧起一个瓜掂了掂,拿出手机就对着塑片扫码。杨守业连忙说:“免了免了,熟人……”只听一声响:“微信收款,二十元。”
“这么好的瓜,全县只有咱永兴村的土质才种得出。”郑兴龙把西瓜放在电瓶车踏板上,冲杨守业挥挥手,很快上了街道。
杨守业惊讶不已。那个西瓜,差不多十一二斤,这年轻人竟能估算得八九不离十。
他是谁呢?杨守业思索着。
2
永兴村距县城三十多公里,属于丘陵地区,自然条件优越,是有名的“鱼米之乡”。连绵的小山环绕着缓缓起伏的广阔土地,金沙河犹如一条闪闪发光的带子,弯弯曲曲,滋养了全村大半农田。各色村居就像一颗颗鲜亮的珠子,散落在深的、浅的绿色之中。
村街围绕着穿村而过的316国道建成,村委会就坐落在村街的中段。
郑兴龙把电瓶车停在村委会的老槐树下,西瓜送去服务大厅,就直奔书记办公室。张书记饶有兴趣地翻看着他递过来的报告《永兴村农产品销售困难的原因及对策建议》,心里对这个年轻人又多了几分好感。看得出,郑兴龙认真阅读了他发在村委会干部群的学习资料,报告条分缕析,建议针对性强,很有见地。
张书记提醒郑兴龙:考虑问题要长远一些。比如,请回家度假的本镇大学生做网络直播的志愿者,那这些大学生返校后直播怎么办?能不能想办法调动起村民自己的积极性?
杨守业挨到天快黑的时候,才往回走。
二十六个瓜,还剩下十多个。价钱一降再降,换了好几个地方,竟然还没卖完。一个老头善意地提醒他:应该改良品种。瓜太大,当天吃不完,放冰箱冷藏后,吃了对身体不好。
想到这,他心里更憋闷:先不说改良品种,地里还有几百个瓜陆陆续续都要熟了,这往后咋卖呀?
摩托车在村路上疾驰,迎面而来的小车亮了亮远灯,又熄灭了,停在路旁。杨守业减速准备过去,却看见张书记站在路边冲自己招手,一旁还有个人。仔细一看,咦,白天那个小伙!
张书记看看筐里的西瓜,还没说话,杨守业已经咳声叹气,把那老头的话说了一遍。郑兴龙说,村委会已经找到了西瓜销售的门道,不但能卖出去,还能卖个好价钱。问他愿不愿意第一个尝试。
杨守业半信半疑,但是想到郑永兴那看瓜挑瓜的眼光,又有了信心,他问郑兴龙:“你一个学生娃儿,怎么对西瓜这么在行?”
“他是咱们村新来的大学生村官,农学出身,能着呢!上任半个月,就把咱们村的情况了解得透透的,包括你杨守业。”张书记笑道。随后,三人蹲在路边,聊起了郑兴龙的计划。
3
“一畦春韭绿,十里稻花香。永兴村比大观园里的稻香村,美得更丰富、更实在。这里有清香四溢的荷塘……”
杨守业一下子坐得端直,瞪大眼睛看着手机里的视频,没错,那郑村官介绍的,就是永兴村!屏幕上的荷塘、稻田,太熟悉了!还有那片西瓜地,不就是自己家的么?
这时候,村委会的院子里更热闹,村民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大屏幕上的郑兴龙、村子里的田地房屋,惊喜地叫着:“快看,那是我们家的荷塘!”“咱村美得很么!”“哎呀,杨守业也上电视了!”……
有人问郑兴龙:“你是想用这个宣传咱们村,帮我们直播卖瓜?”
郑兴龙笑了:“宣传是手段,目的就是盘活咱村的经济。”他告诉大家:一方面是通过网络进行宣传,另一方面,争取县邮政公司的扶持,成立便民服务站,建造家门口的菜蓝子、快递仓、图书馆、理发室、助农产品展示等,为村民提供方便;第三,和几家本地的旅游公司合作,介绍城里居民来村里观光游玩、体验农村生活,还可以在这里包租地进行种植。
“便民服务站好!”几个青年妇女大声说道。
“体验农村生活?让城里人来挖地、种田?怕是不可能吧?”有人提出疑问。
“对,他们肯定吃不了常年耕种的苦,也不愿意。”郑兴龙点点头,接着解释道,“体验农村生活,并不是真的像咱村人一样去劳动,只是做一些简单的活儿,比如,摘西瓜,掰包谷、挖花生。但是,他们自己采摘了的东西要买走,咱村民还可以现场免费加工。”
“免费加工?怎么加工?”一个村民好奇地问。
“掰下的包谷,可以按照他们的要求,煮、烤,都可以,还可以打成浆;挖下的花生,可以给淘洗干净,负责后期晾晒;看中的鸡鸭,可以帮忙汤洗……”
杨守业也来了,蹲在一旁专注地听着。
“村里有些地一直荒着,承包户常年在外打工,有些已经联系不上了。这些地,常年荒着怪可惜的,咱村又没有那么多的劳力去耕种和管理。可以租借给城里人,收入的钱,记笔帐,用来治理河道。”郑兴龙继续提议。
村民们都没说话。生活了多年的沉寂的小山村,突然要发生这么大的变化,他们一时还难以适应。
4
杨守业心里乐开了花。今天,是他和媳妇第一次自己做直播。
炎炎烈日下,瓜地散发着阵阵热浪,犹如蒸笼般。杨守业蹲在棚里,一个个翻看着西瓜。他媳妇拿着手机,在郑兴龙帮助下做直播。
刚开始,杨守业还有些不自然,只顾埋头干活。渐渐地,他打开了话匣子,对着镜头笑着,解释为什么要“翻瓜”,给瓜遮阴是因为“瓜皮就像咱们人的皮肤一样,皮肤暴晒,容易得皮肤癌;西瓜暴晒,瓜皮会老化,果肉恶变,内外都不美了。所以,我现在就是在给这些美女帅哥们护肤呢。”他轻拍着身边的一只大西瓜笑道。
他风趣的语言让直播间的观众不断点赞,人数也不断增长。
杨守业背上喷雾器,问观众:“猜猜看,这里面装的是啥?”
“农药?杀虫剂?”他媳妇把观众回答的内容读给他听。
杨守业笑着摇摇头,在一个西瓜上喷了一下,然后凑到跟前去闻。
“酸溜溜的,好闻着哩!”杨守业笑道。有人猜“是醋!”又有人问为什么喷醋,杨守业边喷洒边解释,这个时候给西瓜喷醋,可以减少虫害,提高西瓜的“免疫能力”。
5
永兴村,的确变了。
村路上多了一些陌生人。他们走走停停,对着婷婷的荷叶,冉冉的红荷,茂密的青纱帐,一边惊叹,一边拍摄。还有人开着皮卡,边走边打听永兴村种西瓜的杨守业。
荷塘周围的田坎拓宽了不少,四五个人可以并行,有几个穿着汉服的女子正撑着油纸伞,摆着各种姿势拍照。原来的几块荒地上,插上了木牌。有的写着:“因为你,我的一生才有意义。”有的如同广告语:“在这里实现你的田园梦”……每个木牌下都有一行小字:“出租土地,只限耕种,半年为期。联系电话……”
一片西瓜地边,杨守业夫妻俩抬着一筐西瓜往一辆皮卡车上放,郑兴龙举着手机,正在直播。
杨守业卸完西瓜,走到郑兴龙面前,对着手机,笑呵呵地说:“我是永兴村的瓜农杨守业,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,最近才发现我们村这么好看!我儿子说,他也要回来,跟郑村官一起,改变家乡,建设永兴!谢谢你,郑村官!”
夕阳的余晖透过云朵的缝隙照射过来,给杨守业的面容镀上了一层金光,郑兴龙发现,这位“瓜王”的双眼里,有了让他惊喜令他感动的神采。那一刻,他从突然年轻的杨守业眼里,看到了一个更加和美的永兴村。
【作者简介】
周永兰:西乡县城北小学教师,陕西省作协成员。